更新日期:2011/06/09 00:27 【記者王柏楊/台北報導】

婦產科醫師張君堯表示,女性停經症候群主要是因女性荷爾蒙減少,對身體各器官產生影響,且於正式停經前幾年即有可能發生。不論是自然停經前期或是藥物性所引起的停經症候群,都是屬於卵巢功能衰退的更年期症狀之一。

張君堯醫師指出,因此時其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會減少或缺乏,故易出現反應性之生理症狀,如熱潮紅、盜汗、月經不規則、陰道分泌物量改變、失眠、頭暈、心悸、口乾舌燥、腹脹與骨質疏鬆及心血管疾病危險性之增加等不適狀況。另在心理方面亦會影響,如沮喪、焦躁、情緒起伏不定。

張君堯醫師提醒,停經症候群症狀之表現因個人體質差異而不盡相同,但重要的是能透過一些藥物輔助與生活上之互動來改善這些身心理的現象。

【記者王柏楊/台北報導】婦產科醫師張君堯表示,一般對於停經症候群的治療方法,大多是補充女性荷爾蒙,以提昇體內的雌性素,以減少生理上不適的症狀。

張君堯醫師指出,但使用雌激素來治療停經症候群還是有些限制,如肝病、原因不明之陰道出血、靜脈栓塞、肺栓塞、子宮癌、乳癌、子宮內膜異位等患者皆不適合。

當自己的按摩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手法的概念

  用手或肢體其他部分,按各種特定的技術和規範化動作,在體表進行操作,稱為推拿手法。其形式有多種,包括用手指、手掌、腕部、肘部以及肢體其他部位直接在患者體表進行操作,透過功力的“深透”而產生治療作用


因主要以手進行操作,故統稱為手法。由於操作的形式、刺激的強度(力量)、時間的長短以及活動肢體模式的不同,逐漸形成了動作和操作方法不同的各種基本手法。


  從各種推拿手法的基本動作來看,其源於人類的日常活動,如推、拿、按、壓、摩、擦、揉、捏等,都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動作。


然而這只是簡單的隨意動作,它沒有一定的技術要求,不必講究動作規範,所以不能與推拿手法相提並論

推拿手法是一種技術,是一種進階的運動形態,是在規範動作架構上的技能訓練後可達到“運動性定型”的放鬆狀態運動,是推拿治療疾病的基本手段,是從事推拿醫務工作者必須掌握的一項專門基本技能。


手法的優劣直接關係到治療效果,因此必須重視手法的研究和使用,特別要在“法”字上下功夫。


“法”是方法,也是技巧,《醫宗金鑒 正骨心法耍旨》中說得好︰“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稱為法也。”

又說︰“傷有輕重,而……手法各有所宜,其痊可之遲速及遺留生理殘障與否,皆關乎手法之所施得宜。”

因此,嚴格地說,不講究技巧的簡單動作是不能稱為手法的

推拿治病主要是靠手法技術的運用,而不是用蠻力。

當前似乎有一種傾向,認為推拿治病只要有力氣就行,甚至認為力氣越大超好,在治療時動作生硬粗暴,強拉硬扳,不講究手法技術,常常把病患搞得痛苦不堪。

對於這種情況,在臨床上常造成不良後果,也可說是缺乏醫德的一種表現。

明朝張介賓曾對當時這種江湖郎中提出道嚴肅批評,他說︰“今見按摩之流不知利害,專用剛強手法極力困人,開人關節,走人元氣,莫此為甚,病者亦以謂法所當然,即有不堪,勉強忍受,多見強者致弱,弱者不起,非惟不能去病,而適以增害,用若此輩者,不可不知為慎。”

由此可見,古人對推拿手法的臨床運用是非常重視的,這對我們目前從事推拿的醫務工作者來說,仍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這裡必須說明,強調手法技巧並不是說手法操作時不需用力,更不是否定“力”的作用,而是說“力”的運用必須與手法技巧完美地揉合在一起。

臨床實踐證明,突然而猛烈的手法常帶有危險性,病患往柱難以忍受而產生恐懼感,所以僅在必要的、有限的範圍內使用。

而緩和的穩柔助手法就不致產生危險,病患樂於接受,有一種安全感。

文章標籤

當自己的按摩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手法的技術要求

  熟練的手法技術應該具備 持久、有力、均勻、柔和、深透的基本要求,這是推拿前輩經過長期臨床實踐的經驗概括。

持久”是指手法能持續運用一定時間,保持動作和力量的連貫性,不能斷斷續續。 

有力”是指手法必須具備一定的力量,這種力量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根據治療對象、病症虛實、施治部位和手法性質而定。

均勻”是指手法動作的節奏性和用力的平穩性。動作不能時快時慢,用力不能時輕時重。

柔和”是指手法動作的穩柔靈活及力量的緩和,使手法輕而不浮,重而不滯。所以柔和並不是軟弱大力,而是不能用滯勁蠻力或突發暴力。

以上四方面是密切相關,相輔相成,互相滲透的。

持久能使手法逐漸深透有力,均勻協調的動作使手法更趨柔和,而力量與技巧相結合則使手法既有力,又柔和,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剛柔相兼”。

在臨床運用時,力量是根本,技巧是關鍵,兩者必須兼有,缺一不可。

體力充沛,能使手法技術得到充分發揮,運用起來得心應手。反之,如果體力不足,即使手法技術掌握得很好,但運用起來難免有力不從心之苦。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使手法持久有力,均勻柔和,達到剛中有柔、柔中有剛、剛柔相濟的程度,必然要經過一定時期的手法訓練和臨床實踐才能由生而熟,熟而生巧,乃至得心應手,運用自如,做到《醫宗金鑒 正骨心法要旨》所說的︰“一旦臨証,機觸於外,巧生於內,手隨心轉,法從手出。”

當自己的按摩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舒筋八法 常見的舒筋手法

 

(一)按摩法 (二)推拿法 (三)揉擦法 (四)捻攻法

(五)拍叩法 (六)劈打法 (七)滾踩法 (八)撫順法


    透過手法調理作用溫經通絡、宣通氣血、剝離粘連、疏通狹窄、解除痙攣、通利關節,達到柔筋、舒筋、恢復功能之目的。

 

 

(一)按摩法

1、按法︰用拇指、掌根、肘尖按在調理部位和穴位上,持續用力深壓,“按而留之”稱按法。

2、摩法︰用指腹、掌根壓於調理部位,壓力深達皮膚皮下,進行緩慢撫摩。

3、按力要求由輕到重持續一定時間,摩力均勻協調,每分鐘30~100次。

4、用於理筋手法開始和結束,更多用於陳飭、筋僵、筋攣、筋結、冷麻疼痛。

 

(二)推拿法

1、推法︰用指腹、掌面、大小魚際作用於調理部位,按壓推展。有︰

A︰一指樣推法(指推)

B︰平掌推法

C︰飽狀推法

D︰小魚際著力側推

 

2、拿法︰

A︰用拇、食、中指拿捏所調理肌肉、肌腱。

B︰拿力強度以產生酸脹感為宜,自筋一端迅速的拿到另一端。重複3~6次。

C︰多用於肌肉豐滿部位,頸、肩、腰、背、四肢。

 

(三)揉擦法

1、揉法︰用手指、大小魚際、掌根著力於調理處,作輕柔緩慢的迴旋揉動。分指揉、魚際揉和掌揉。

2、擦法︰

A︰以指腹、手掌在患處上下左右進行直線推擦。分指擦與掌擦法(掌擦、魚際擦、側擦法)。

B︰局部用力不易過大,揉擦頻率60~100次。

C︰用於各部位傷筋,常配合酊劑、敞劑、散結止痛藥物使用。

 

(四)捻攻法

1、捻法︰用拇指和食指指腹相對,置於指關節或肢體兩側,上下對稱捻動。

2、散法︰用單手或雙手置於傷體,自上而下快速擺動、旋轉。

3、局部壓力達皮下筋膜,用力揉和,手貼緊皮膚,隨手滑動。

4、適應指關節,肢動傷筋,功能受限。散法多用於肌肉豐滿部位調理結束。

 

(五)拍叩法

1、拍法︰用指背或掌拍打肌肉豐滿部位。

2、叩法︰用指端或指掌組成對傷筋部位進行叩擊手法。

3、手法要求腕手肘關節靈活輕巧,有內功彈力,自上而下,均勻移動。

4、用於肢體筋傷,如胸背腰部。

 

(六)劈打法

1、劈法︰用手掌指尺側交替劈砍,分為掌壁法、掌指壁法。

2、打法︰用雙手握拳,拳眼向上,用尺側打擊局部。

3、手法要求腕肘靈活,力量均衡,劈打準確有力。

4、多用於腰背及下肢。

 

(七)滾踩法

1、滾法︰用小魚際尺側3、4、5掌骨,尺背側掌指關節著力所傷之筋,進行擺動。滾法要肩部放鬆、肘微屈,自然擺動,每分鐘40~100次。

2、踩法︰患者俯臥於帶有雙杠床上,胸博、踝部各墊薄枕,醫生手扶雙杠,雙足站在患者骨盆上,用趾足跟點穴,用跖趾關節或足跟沿兩側  棘肌向頭部推。踩動的力量因人而異,穩重揉和。

3、適用於腰椎間盤突出症,慢性腰痛。

 

(八)撫順法

1、用手指或掌指緊貼肢體皮膚由近向遠順。

2、手法要求掌指握力深達肌肉層,營運速度均勻。

3、用於四肢慢性、陳舊性損傷、痺痿症。

當自己的按摩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按摩科

  古代醫學科目名。隋代太醫署中曾分醫、按摩、咒禁三科進行教學。按摩科已設有按摩師和按摩生。(《唐六典》)。唐代太醫署中仍設按摩科,並在該科置博士,下設師、工、生。按摩博士一人,按摩師四人,並從九品下。按摩科的任務是掌教導引之法,以除疾損傷,折跌者正之。即按摩和正骨兩項任務。明代醫學分十三科,按摩獨成一科。

按摩法

  正骨八法之一。該法有舒筋活絡、散瘀消腫之功效。出《素問‧血氣形志》︰經絡不通,病生於不仁,治之以按摩《醫宗金鑒》卷八十七︰按者,謂以手往下抑之也摩者,謂徐徐揉摩之也。此法蓋為皮膚筋骨受傷,但腫硬麻木,而骨未斷折者設。本法適用於軟組織筋肌皮肉之損傷、腫硬疼痛或麻木強僵而未造成骨折脫臼之証。

 

按摩

  養生與醫療術語。透過按壓或揉摩人的身體以健身或治病的方法。出《靈樞‧九針》︰情勢驚恐,經絡不通,病生於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藥……《漢書‧藝文志》有《黃帝岐伯按摩》十卷,唐太醫署始設按摩博士、按摩師。唐釋慧琳《一切經音義》卷十八《十輪經‧按摩》︰凡人自摩自捏,申縮手足,除勞去煩,名為導引。若使別人握搦身體,或摩或捏,即名按摩也明清以來,按摩又被泛稱為推拿。《厘正按摩要術》︰推拿者,即按摩之異名也。 

 

按法

    1.針刺手法名。一指標刺時將針向下按入。又稱插法。《醫學入門》︰按者,插也。一指標刺時用手指按壓穴位。《針灸問對》︰欲補之時,以手緊捻其針,按之如診脈之狀,毋得挪移,再入每次按之,令細細吹氣五口,故曰按以添氣,添助其氣也。

 

    2.推拿手法名。又名抑法。指用手指、手掌或屈曲的指間關節突起部按壓穴位。《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按者,謂以手往下抑之也。又指出︰按其經絡,以通郁閉之氣。

當自己的按摩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般大眾認為肌肉酸痛是乳酸堆積所造成的觀念,是不正確的。


因運動而引起的肌肉酸痛,對於參與運動的人而言是一個很普通的傷害經驗。

一般來說,運動引起的肌肉酸痛可以分為急性肌肉酸痛與慢性(遲發性的肌肉酸痛) 二種

急性的肌肉酸痛有別於肌肉拉傷,而是指因肌肉暫時性的缺血,而造成的酸痛現象,只有肌肉作激烈或長期的活動下才會發生,

肌肉活動一結束即消失通。常急,性的肌肉痠痛會伴隨著肌肉僵硬的現象。 


  肌肉酸痛:急性酸痛與慢性酸痛。 

急性酸痛:

肌肉在運動中或運動剛結束後的一段相當短的時間內發生疼痛。急性酸痛與作用肌用力時形成血流的中斷有關,在缺血的情況下使得代謝產物無法清除,而堆積在肌肉中,進而刺激到痛覺受納器。在停止運動後的一分鐘左右即完全恢復。

  肌肉慢性酸痛

往往發生在訓練後的 24-48小時之間。肌肉慢性酸痛的程度與肌肉收縮的形態有關,離心收縮最容易形成肌肉的慢性酸痛,等張收縮最不顯著。肌肉有慢性酸痛的情形出現時,肌力明顯下降。

  肌肉慢性酸痛的原因:*組織牽引理論:肌肉損傷而起。

*肌肉痙欒理論:肌肉的反覆性抽筋而起。

*結締組織理論:肌肉的結締組織受傷(如肌腱)而起。事實上,肌肉的慢性酸痛是肌肉的損傷分裂所形成。


 
 避免肌肉酸痛的方法:*肌肉伸展運動(以靜態的方式進行)。

*漸增負荷原則:肌肉訓練的超負荷原則使得肌肉容易因此受傷,配合漸增負荷原則,慢慢提高肌肉的訓練的質與量,才能有效避免傷害發生。

*適當的補充維他命C,唯仍需進一步分析證實。

  

遲發性肌肉酸痛

則是指,在運動後數小時到24小時左右才出現的肌肉酸痛現象,通常肌肉酸痛的持續時間在一至三天左右。

遲發性肌肉酸痛的原因,不外是肌肉受傷、肌肉痙欒或結締組織異常所引起,不過,一般認為結締組織異常是引起遲發性肌肉酸痛的最大原因。

  



較少使用或訓練的肌肉,突然進行激烈或過度反覆的活動,容易引起遲發性的肌肉酸痛,

預防的最佳方法是以漸進的方式進行肌肉活動,使肌肉能夠負荷將進行的繁重或多次反覆運動。

如果已有肌肉酸痛現象,則應休息與熱療處理,不宜再過度活動,否則易產生更嚴重的傷害.

當自己的按摩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推拿是在人身上作節律性的動作,有二十多種不同的手法。常用的有推、拿、按、摩、搓、搖、揉、點、壓、滾等十多種。

手法的運用和病情、部位、以及施術者個人習慣、心得都有關,所以推拿手法不完全相同。 

然而手法的目的卻是一致的,要求是要柔和,有力,持久,並要深透到組織深部,才能起到效用。

 

(1)推法 最長使用在各種推拿按摩SPA等等

用指、掌、或肘部著力於一定部位上,進行推動,此法刺激量中等,接觸面積小,可適用於全身各部穴位,常用於頭面、胸腹及四肢關節處。具有舒筋活絡,健脾和胃作用,故用於頭痛、胃痛、腹痛及關節酸痛。

 

(2)拿法  有分左右搖擺與向中緊縮的手法  較常見搖擺手法

用一手或兩手拿定患處的肌肉,向左右輾轉的叫“輾轉拿”,向中緊縮的叫“緊縮拿”進行一緊一鬆的拿捏,拿法刺激較強,具有祛風散寒、緩解肌腱、肌肉痙攣等作用,常用於項強、頸肩及四肢肌肉酸痛。

 

(3)按法(包括點、壓法) 常見手法稱 一指禪

用拇指或掌根等部按壓一定部位或穴位,逐漸用力深壓捻動,點法和壓法的動作與按法大同小異。具有放鬆肌肉,誘導止痛,矯正脊柱畸形的功能。故用於肢體酸痛麻木、脊柱側彎、胃腹痛等。

 

(4)摩法 SPA常用手法

用手掌面或手指面在穴位上,以腕關節連同前臂作環形的有節律的撫摩,摩法沒什麼刺激,輕柔緩和,是胸腹、脅助部常用手法,具和中理氣,消導積滯,調節胃腸蠕動功能。故常治脘腹疼痛,食積脹滿等。


(5)搓法 常用推拿手法 經常搭配藥膏使用

用雙手的掌面挾住一定部位,相對快速用力搓揉,並同時作上下往返移動,具有舒鬆脈絡,調和氣血,放鬆肌肉的作用,常作為推拿治療的結束手法。

 

(6)搖法 骨科復健科常用的 關節鬆動術

用一手握住關節近端的肢體,另一手握住關節遠端的肢體,作緩和迴旋的轉動,搖法具有滑利關節,松解韌帶及關節囊的粘連,增強關節活動的功能,故常用於頸項、腰部、四肢關節的強硬或運動障礙,屈伸不利等情況。

 

(7)揉法 現代按摩常用手法

用一手大魚際或拇指正面,不離應揉的穴位,婉轉回環的揉動,揉法亦輕柔緩和,具寬胸理氣,消種止痛作用,故常用於脘腹脹滿,胸悶脅痛,便秘,以及外傷引起的紅腫疼痛等。

 

8)拍法 現在流行的拍打法 只是推拿手法其一

用虛掌平穩而有節奏地拍打患部,有單手拍,雙手拍等,拍法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消除肌肉疲勞和緩解痙攣的作用。故常用於風濕的肩背、腰臀及下肢酸痛,局部知覺遲鈍或肌肉痙攣。

 

9)滾法 較為淺層、面積較大

用手背近小指側部分壓於患處,運用腕關節外旋的連續動作,滾法壓力較大,接觸面較廣,適用於肩背、腰臀及四肢等肌肉較豐厚的部位,具有舒筋活血,緩解肌肉、韌帶痙攣,故常用於風濕酸痛,麻木不仁,肢體癱瘓,運動功能障礙等。

 

=======================================================

現代整脊手法與下面手法相同,這裡不詳介紹。 

其他如扳法,是雙手作相反方向用力扳動肢體畸形。

踩矯法,是單足或雙足踩踏一定部位,對腰部椎間盤突出症有幫助復位和矯正脊柱畸形的作用,但這些方法須有經驗的推拿醫生掌握應用為好。

當自己的按摩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古中醫外治手法,最早叫做按摩

當時的按摩只有按壓與摩擦兩個動作,

直到明代有了推拿的名稱,按摩才改稱為推拿。


據文獻記載,推拿(按摩)的歷史在秦漢時期(西元前221年) 


中醫推拿簡便安全,療效顯著,一直被廣泛應用。追根尋源,massage 是由中國古代“摩消”一詞音譯而來,相反將massage 譯成中文,現今通常解為“按摩”。

 

從施行方式來看,現代按摩和傳統中醫推拿有一些區別。現代按摩,僅數百年歷史,手法種類較少,主要作為放鬆肌肉,促進血流,解除疲勞,舒緩心身的目的。

 

傳統中醫推拿(按摩)已有千年悠久歷史,手法種類繁多,可以治療內、外、婦、兒及骨傷科等疾病。

 

據文獻記載,中醫按摩發源於河南洛陽區。早在秦漢時期已有專著《黃帝岐伯按摩十卷》,說明秦漢以前,按摩已成為一種比較成熟的醫療手段。雖然該書早已失傳,幸而同期完成的經典《黃帝內經》中,亦有不少相關章節;對於按摩起源、手法、臨床應用、適應症、治療原理都有闡述。醫聖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中,最先提倡“膏摩”療法,即將配製好的膏藥塗抹在患者體表,然後用手法在其上撫摩擦揉,具有手法與藥用雙重作用,這不僅提高療效,亦擴大了按摩的應用範疇。

 

魏晉南北朝時期,膏摩療法進一步發展。葛洪在《肘後備急方》中首次為膏摩的藥方、辨証和製造方法等作系統總結。陶弘景又在《養性延命錄》中,介紹了啄齒、熨眼、按目、牽耳、梳頭、摩面、擦身等成套導引、按摩動作。成為後世養生保健、疾病自療之自我推拿法源頭。

 

  隋唐時期,是中醫推拿的盛世。宮廷太醫署正式設立按摩專科,並把按摩專業分級為按摩博士、按摩師、按摩工等,主理按摩教學和治療工作。此時的按摩基礎理論、診斷技術及治療方面都已發展到相當水平,可以認為近代推拿的雛型經已形成。

 

另外,由於經濟、文化、交通發達,對外交流頻繁,推拿也隨中醫學傳入朝鮮、日本、阿拉伯等。

 

宋金元時期,按摩運用範疇擴大。由於其間戰爭頻繁,跌打損傷較多,孕育了後世正骨推拿分科。為了更好地推廣和應用按摩導引方法,醫生開始習武,一方面是為了提昇體質,一方面也希望通過習武給患者提供新的內容。將按摩導引與武術結合,對後世按摩發展有很大影響。

 

  明代的按摩治療非常盛行。按摩屬十三個醫學科目之一,太醫院設有按摩科,針對內科、兒科、骨傷科等疾病。在小兒治療方面,當時積累了很多經驗和理論知識,形成了獨有的小兒推拿體系。著名小兒推拿專著相繼問世,如《小兒按摩經》、《小兒推拿方脈活嬰秘旨全書》、《小兒推拿秘訣》等。 “推拿”這一名稱也是由此時開始。另外,以成人為對象的民間按摩開始活躍,稱為摸先生。

 

清代的醫院雖不設推拿科,但由於療效顯著,不論在官方還是民間,仍廣泛應用,專著發表很多。如熊應雄《小兒推拿廣意》、駱如龍《幼科推拿秘書》、錢懷村《小兒推拿直錄》、夏雲集《保赤推拿法》。 《醫宗金鑑》對推拿手法治療骨傷疾病作了較系統的總結,將摸、接、端、提、按、摩、推、拿列為傷科八法,確立了正骨推拿的分科。

 

清末民國時期,中醫發展幾乎停頓。推拿受到比其它中醫專科更為嚴重的摧殘和壓制,一些有識之士不願意學習推拿,許多正骨推拿醫師文化水平不高,以致得不到承認。推拿專業更受官方抵制,只能在民間流行。雖然如此,推拿簡便有效,在民間繼續有一定的發展,形成許多流派。如在一指禪推拿的基礎上,逐漸形成滾法推拿;在練功和武術的基礎上,發展了平推法推拿或稱為內功推拿。

當自己的按摩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