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推拿按摩相關 (1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臂部淺中深層的肌肉

放鬆深層的肌肉,請停止推揉的方式,這會讓您越推越緊繃!
身體有三~四塊肌肉相疊而成, 用力的推揉,會讓表層肌肉越來越緊繃,
因為身體必須與這強大的拉力抗衡。
放鬆深層的肌肉,只需按壓就能做到!
"往下按,壓緊停留數秒鐘",讓肌肉跟著你按壓產生的張力伸展拉長!
當你放開時,將會感受到如伸展後放鬆的效果!

 

多數人的緊繃酸痛都來是於裡層的肌肉疲勞

看看第3第4張的肌肉...你感覺的到緊繃卻放鬆不到...
肌肉受壓力血液變化.jpg

用對方法.....做到近完整的放鬆....並不難!!

肌肉受壓力簡易圖.jpg

 

文章標籤

當自己的按摩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華民國八十二年十一月十九日衛署醫字第八二0七五六五六號


副 本:
收受者:台灣省政府衛生處.台北市.高雄市政府衛生局.台灣省各縣市衛
生 局.金門縣.連江縣衛生局.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台灣省.台北市.高雄市醫師公會.中國醫藥學院中醫學系.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台灣 省.台北市.高雄市中醫師公會.中華民國國術會.台灣省.台北市.高雄市國術會.本署醫政處.藥政處.中醫藥委員會.訴願會.法規會

主 旨: 公告不列入醫療管理之行為及其相關事項。

公告事項:
一.不列入醫療管理之行為如左:
(一) 未涉及接骨或交付內服藥品,而以傳統之推拿手法,或使用民間習用之外敷膏藥.外敷生草藥與藥洗,對運動跌打損傷所為之處置行為.
(二) 未使用儀器,未交付或使用要藥品,或未有侵入性,而以傳統習用方式,對人體疾病所為之處置行為.如籍按摩,指壓.刮痧.腳底按摩.收驚,神符.香灰.拔罐.氣功與內功之功術等方式,對人體疾病所為之處置行為。

二.前項不列入醫療管理之行為,除標示其項目外,依醫療法第五十九條規定,不得為醫療廣告。

署長 張博雅

 

2011.jpg     

當自己的按摩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手法的概念

  用手或肢體其他部分,按各種特定的技術和規範化動作,在體表進行操作,稱為推拿手法。其形式有多種,包括用手指、手掌、腕部、肘部以及肢體其他部位直接在患者體表進行操作,透過功力的“深透”而產生治療作用


因主要以手進行操作,故統稱為手法。由於操作的形式、刺激的強度(力量)、時間的長短以及活動肢體模式的不同,逐漸形成了動作和操作方法不同的各種基本手法。


  從各種推拿手法的基本動作來看,其源於人類的日常活動,如推、拿、按、壓、摩、擦、揉、捏等,都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動作。


然而這只是簡單的隨意動作,它沒有一定的技術要求,不必講究動作規範,所以不能與推拿手法相提並論

推拿手法是一種技術,是一種進階的運動形態,是在規範動作架構上的技能訓練後可達到“運動性定型”的放鬆狀態運動,是推拿治療疾病的基本手段,是從事推拿醫務工作者必須掌握的一項專門基本技能。


手法的優劣直接關係到治療效果,因此必須重視手法的研究和使用,特別要在“法”字上下功夫。


“法”是方法,也是技巧,《醫宗金鑒 正骨心法耍旨》中說得好︰“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稱為法也。”

又說︰“傷有輕重,而……手法各有所宜,其痊可之遲速及遺留生理殘障與否,皆關乎手法之所施得宜。”

因此,嚴格地說,不講究技巧的簡單動作是不能稱為手法的

推拿治病主要是靠手法技術的運用,而不是用蠻力。

當前似乎有一種傾向,認為推拿治病只要有力氣就行,甚至認為力氣越大超好,在治療時動作生硬粗暴,強拉硬扳,不講究手法技術,常常把病患搞得痛苦不堪。

對於這種情況,在臨床上常造成不良後果,也可說是缺乏醫德的一種表現。

明朝張介賓曾對當時這種江湖郎中提出道嚴肅批評,他說︰“今見按摩之流不知利害,專用剛強手法極力困人,開人關節,走人元氣,莫此為甚,病者亦以謂法所當然,即有不堪,勉強忍受,多見強者致弱,弱者不起,非惟不能去病,而適以增害,用若此輩者,不可不知為慎。”

由此可見,古人對推拿手法的臨床運用是非常重視的,這對我們目前從事推拿的醫務工作者來說,仍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這裡必須說明,強調手法技巧並不是說手法操作時不需用力,更不是否定“力”的作用,而是說“力”的運用必須與手法技巧完美地揉合在一起。

臨床實踐證明,突然而猛烈的手法常帶有危險性,病患往柱難以忍受而產生恐懼感,所以僅在必要的、有限的範圍內使用。

而緩和的穩柔助手法就不致產生危險,病患樂於接受,有一種安全感。

文章標籤

當自己的按摩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手法的技術要求

  熟練的手法技術應該具備 持久、有力、均勻、柔和、深透的基本要求,這是推拿前輩經過長期臨床實踐的經驗概括。

持久”是指手法能持續運用一定時間,保持動作和力量的連貫性,不能斷斷續續。 

有力”是指手法必須具備一定的力量,這種力量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根據治療對象、病症虛實、施治部位和手法性質而定。

均勻”是指手法動作的節奏性和用力的平穩性。動作不能時快時慢,用力不能時輕時重。

柔和”是指手法動作的穩柔靈活及力量的緩和,使手法輕而不浮,重而不滯。所以柔和並不是軟弱大力,而是不能用滯勁蠻力或突發暴力。

以上四方面是密切相關,相輔相成,互相滲透的。

持久能使手法逐漸深透有力,均勻協調的動作使手法更趨柔和,而力量與技巧相結合則使手法既有力,又柔和,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剛柔相兼”。

在臨床運用時,力量是根本,技巧是關鍵,兩者必須兼有,缺一不可。

體力充沛,能使手法技術得到充分發揮,運用起來得心應手。反之,如果體力不足,即使手法技術掌握得很好,但運用起來難免有力不從心之苦。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使手法持久有力,均勻柔和,達到剛中有柔、柔中有剛、剛柔相濟的程度,必然要經過一定時期的手法訓練和臨床實踐才能由生而熟,熟而生巧,乃至得心應手,運用自如,做到《醫宗金鑒 正骨心法要旨》所說的︰“一旦臨証,機觸於外,巧生於內,手隨心轉,法從手出。”

當自己的按摩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舒筋八法 常見的舒筋手法

 

(一)按摩法 (二)推拿法 (三)揉擦法 (四)捻攻法

(五)拍叩法 (六)劈打法 (七)滾踩法 (八)撫順法


    透過手法調理作用溫經通絡、宣通氣血、剝離粘連、疏通狹窄、解除痙攣、通利關節,達到柔筋、舒筋、恢復功能之目的。

 

 

(一)按摩法

1、按法︰用拇指、掌根、肘尖按在調理部位和穴位上,持續用力深壓,“按而留之”稱按法。

2、摩法︰用指腹、掌根壓於調理部位,壓力深達皮膚皮下,進行緩慢撫摩。

3、按力要求由輕到重持續一定時間,摩力均勻協調,每分鐘30~100次。

4、用於理筋手法開始和結束,更多用於陳飭、筋僵、筋攣、筋結、冷麻疼痛。

 

(二)推拿法

1、推法︰用指腹、掌面、大小魚際作用於調理部位,按壓推展。有︰

A︰一指樣推法(指推)

B︰平掌推法

C︰飽狀推法

D︰小魚際著力側推

 

2、拿法︰

A︰用拇、食、中指拿捏所調理肌肉、肌腱。

B︰拿力強度以產生酸脹感為宜,自筋一端迅速的拿到另一端。重複3~6次。

C︰多用於肌肉豐滿部位,頸、肩、腰、背、四肢。

 

(三)揉擦法

1、揉法︰用手指、大小魚際、掌根著力於調理處,作輕柔緩慢的迴旋揉動。分指揉、魚際揉和掌揉。

2、擦法︰

A︰以指腹、手掌在患處上下左右進行直線推擦。分指擦與掌擦法(掌擦、魚際擦、側擦法)。

B︰局部用力不易過大,揉擦頻率60~100次。

C︰用於各部位傷筋,常配合酊劑、敞劑、散結止痛藥物使用。

 

(四)捻攻法

1、捻法︰用拇指和食指指腹相對,置於指關節或肢體兩側,上下對稱捻動。

2、散法︰用單手或雙手置於傷體,自上而下快速擺動、旋轉。

3、局部壓力達皮下筋膜,用力揉和,手貼緊皮膚,隨手滑動。

4、適應指關節,肢動傷筋,功能受限。散法多用於肌肉豐滿部位調理結束。

 

(五)拍叩法

1、拍法︰用指背或掌拍打肌肉豐滿部位。

2、叩法︰用指端或指掌組成對傷筋部位進行叩擊手法。

3、手法要求腕手肘關節靈活輕巧,有內功彈力,自上而下,均勻移動。

4、用於肢體筋傷,如胸背腰部。

 

(六)劈打法

1、劈法︰用手掌指尺側交替劈砍,分為掌壁法、掌指壁法。

2、打法︰用雙手握拳,拳眼向上,用尺側打擊局部。

3、手法要求腕肘靈活,力量均衡,劈打準確有力。

4、多用於腰背及下肢。

 

(七)滾踩法

1、滾法︰用小魚際尺側3、4、5掌骨,尺背側掌指關節著力所傷之筋,進行擺動。滾法要肩部放鬆、肘微屈,自然擺動,每分鐘40~100次。

2、踩法︰患者俯臥於帶有雙杠床上,胸博、踝部各墊薄枕,醫生手扶雙杠,雙足站在患者骨盆上,用趾足跟點穴,用跖趾關節或足跟沿兩側  棘肌向頭部推。踩動的力量因人而異,穩重揉和。

3、適用於腰椎間盤突出症,慢性腰痛。

 

(八)撫順法

1、用手指或掌指緊貼肢體皮膚由近向遠順。

2、手法要求掌指握力深達肌肉層,營運速度均勻。

3、用於四肢慢性、陳舊性損傷、痺痿症。

當自己的按摩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按摩科

  古代醫學科目名。隋代太醫署中曾分醫、按摩、咒禁三科進行教學。按摩科已設有按摩師和按摩生。(《唐六典》)。唐代太醫署中仍設按摩科,並在該科置博士,下設師、工、生。按摩博士一人,按摩師四人,並從九品下。按摩科的任務是掌教導引之法,以除疾損傷,折跌者正之。即按摩和正骨兩項任務。明代醫學分十三科,按摩獨成一科。

按摩法

  正骨八法之一。該法有舒筋活絡、散瘀消腫之功效。出《素問‧血氣形志》︰經絡不通,病生於不仁,治之以按摩《醫宗金鑒》卷八十七︰按者,謂以手往下抑之也摩者,謂徐徐揉摩之也。此法蓋為皮膚筋骨受傷,但腫硬麻木,而骨未斷折者設。本法適用於軟組織筋肌皮肉之損傷、腫硬疼痛或麻木強僵而未造成骨折脫臼之証。

 

按摩

  養生與醫療術語。透過按壓或揉摩人的身體以健身或治病的方法。出《靈樞‧九針》︰情勢驚恐,經絡不通,病生於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藥……《漢書‧藝文志》有《黃帝岐伯按摩》十卷,唐太醫署始設按摩博士、按摩師。唐釋慧琳《一切經音義》卷十八《十輪經‧按摩》︰凡人自摩自捏,申縮手足,除勞去煩,名為導引。若使別人握搦身體,或摩或捏,即名按摩也明清以來,按摩又被泛稱為推拿。《厘正按摩要術》︰推拿者,即按摩之異名也。 

 

按法

    1.針刺手法名。一指標刺時將針向下按入。又稱插法。《醫學入門》︰按者,插也。一指標刺時用手指按壓穴位。《針灸問對》︰欲補之時,以手緊捻其針,按之如診脈之狀,毋得挪移,再入每次按之,令細細吹氣五口,故曰按以添氣,添助其氣也。

 

    2.推拿手法名。又名抑法。指用手指、手掌或屈曲的指間關節突起部按壓穴位。《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按者,謂以手往下抑之也。又指出︰按其經絡,以通郁閉之氣。

當自己的按摩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拿是在人身上作節律性的動作,有二十多種不同的手法。常用的有推、拿、按、摩、搓、搖、揉、點、壓、滾等十多種。

手法的運用和病情、部位、以及施術者個人習慣、心得都有關,所以推拿手法不完全相同。 

然而手法的目的卻是一致的,要求是要柔和,有力,持久,並要深透到組織深部,才能起到效用。

 

(1)推法 最長使用在各種推拿按摩SPA等等

用指、掌、或肘部著力於一定部位上,進行推動,此法刺激量中等,接觸面積小,可適用於全身各部穴位,常用於頭面、胸腹及四肢關節處。具有舒筋活絡,健脾和胃作用,故用於頭痛、胃痛、腹痛及關節酸痛。

 

(2)拿法  有分左右搖擺與向中緊縮的手法  較常見搖擺手法

用一手或兩手拿定患處的肌肉,向左右輾轉的叫“輾轉拿”,向中緊縮的叫“緊縮拿”進行一緊一鬆的拿捏,拿法刺激較強,具有祛風散寒、緩解肌腱、肌肉痙攣等作用,常用於項強、頸肩及四肢肌肉酸痛。

 

(3)按法(包括點、壓法) 常見手法稱 一指禪

用拇指或掌根等部按壓一定部位或穴位,逐漸用力深壓捻動,點法和壓法的動作與按法大同小異。具有放鬆肌肉,誘導止痛,矯正脊柱畸形的功能。故用於肢體酸痛麻木、脊柱側彎、胃腹痛等。

 

(4)摩法 SPA常用手法

用手掌面或手指面在穴位上,以腕關節連同前臂作環形的有節律的撫摩,摩法沒什麼刺激,輕柔緩和,是胸腹、脅助部常用手法,具和中理氣,消導積滯,調節胃腸蠕動功能。故常治脘腹疼痛,食積脹滿等。


(5)搓法 常用推拿手法 經常搭配藥膏使用

用雙手的掌面挾住一定部位,相對快速用力搓揉,並同時作上下往返移動,具有舒鬆脈絡,調和氣血,放鬆肌肉的作用,常作為推拿治療的結束手法。

 

(6)搖法 骨科復健科常用的 關節鬆動術

用一手握住關節近端的肢體,另一手握住關節遠端的肢體,作緩和迴旋的轉動,搖法具有滑利關節,松解韌帶及關節囊的粘連,增強關節活動的功能,故常用於頸項、腰部、四肢關節的強硬或運動障礙,屈伸不利等情況。

 

(7)揉法 現代按摩常用手法

用一手大魚際或拇指正面,不離應揉的穴位,婉轉回環的揉動,揉法亦輕柔緩和,具寬胸理氣,消種止痛作用,故常用於脘腹脹滿,胸悶脅痛,便秘,以及外傷引起的紅腫疼痛等。

 

8)拍法 現在流行的拍打法 只是推拿手法其一

用虛掌平穩而有節奏地拍打患部,有單手拍,雙手拍等,拍法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消除肌肉疲勞和緩解痙攣的作用。故常用於風濕的肩背、腰臀及下肢酸痛,局部知覺遲鈍或肌肉痙攣。

 

9)滾法 較為淺層、面積較大

用手背近小指側部分壓於患處,運用腕關節外旋的連續動作,滾法壓力較大,接觸面較廣,適用於肩背、腰臀及四肢等肌肉較豐厚的部位,具有舒筋活血,緩解肌肉、韌帶痙攣,故常用於風濕酸痛,麻木不仁,肢體癱瘓,運動功能障礙等。

 

=======================================================

現代整脊手法與下面手法相同,這裡不詳介紹。 

其他如扳法,是雙手作相反方向用力扳動肢體畸形。

踩矯法,是單足或雙足踩踏一定部位,對腰部椎間盤突出症有幫助復位和矯正脊柱畸形的作用,但這些方法須有經驗的推拿醫生掌握應用為好。

當自己的按摩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古中醫外治手法,最早叫做按摩

當時的按摩只有按壓與摩擦兩個動作,

直到明代有了推拿的名稱,按摩才改稱為推拿。


據文獻記載,推拿(按摩)的歷史在秦漢時期(西元前221年) 


中醫推拿簡便安全,療效顯著,一直被廣泛應用。追根尋源,massage 是由中國古代“摩消”一詞音譯而來,相反將massage 譯成中文,現今通常解為“按摩”。

 

從施行方式來看,現代按摩和傳統中醫推拿有一些區別。現代按摩,僅數百年歷史,手法種類較少,主要作為放鬆肌肉,促進血流,解除疲勞,舒緩心身的目的。

 

傳統中醫推拿(按摩)已有千年悠久歷史,手法種類繁多,可以治療內、外、婦、兒及骨傷科等疾病。

 

據文獻記載,中醫按摩發源於河南洛陽區。早在秦漢時期已有專著《黃帝岐伯按摩十卷》,說明秦漢以前,按摩已成為一種比較成熟的醫療手段。雖然該書早已失傳,幸而同期完成的經典《黃帝內經》中,亦有不少相關章節;對於按摩起源、手法、臨床應用、適應症、治療原理都有闡述。醫聖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中,最先提倡“膏摩”療法,即將配製好的膏藥塗抹在患者體表,然後用手法在其上撫摩擦揉,具有手法與藥用雙重作用,這不僅提高療效,亦擴大了按摩的應用範疇。

 

魏晉南北朝時期,膏摩療法進一步發展。葛洪在《肘後備急方》中首次為膏摩的藥方、辨証和製造方法等作系統總結。陶弘景又在《養性延命錄》中,介紹了啄齒、熨眼、按目、牽耳、梳頭、摩面、擦身等成套導引、按摩動作。成為後世養生保健、疾病自療之自我推拿法源頭。

 

  隋唐時期,是中醫推拿的盛世。宮廷太醫署正式設立按摩專科,並把按摩專業分級為按摩博士、按摩師、按摩工等,主理按摩教學和治療工作。此時的按摩基礎理論、診斷技術及治療方面都已發展到相當水平,可以認為近代推拿的雛型經已形成。

 

另外,由於經濟、文化、交通發達,對外交流頻繁,推拿也隨中醫學傳入朝鮮、日本、阿拉伯等。

 

宋金元時期,按摩運用範疇擴大。由於其間戰爭頻繁,跌打損傷較多,孕育了後世正骨推拿分科。為了更好地推廣和應用按摩導引方法,醫生開始習武,一方面是為了提昇體質,一方面也希望通過習武給患者提供新的內容。將按摩導引與武術結合,對後世按摩發展有很大影響。

 

  明代的按摩治療非常盛行。按摩屬十三個醫學科目之一,太醫院設有按摩科,針對內科、兒科、骨傷科等疾病。在小兒治療方面,當時積累了很多經驗和理論知識,形成了獨有的小兒推拿體系。著名小兒推拿專著相繼問世,如《小兒按摩經》、《小兒推拿方脈活嬰秘旨全書》、《小兒推拿秘訣》等。 “推拿”這一名稱也是由此時開始。另外,以成人為對象的民間按摩開始活躍,稱為摸先生。

 

清代的醫院雖不設推拿科,但由於療效顯著,不論在官方還是民間,仍廣泛應用,專著發表很多。如熊應雄《小兒推拿廣意》、駱如龍《幼科推拿秘書》、錢懷村《小兒推拿直錄》、夏雲集《保赤推拿法》。 《醫宗金鑑》對推拿手法治療骨傷疾病作了較系統的總結,將摸、接、端、提、按、摩、推、拿列為傷科八法,確立了正骨推拿的分科。

 

清末民國時期,中醫發展幾乎停頓。推拿受到比其它中醫專科更為嚴重的摧殘和壓制,一些有識之士不願意學習推拿,許多正骨推拿醫師文化水平不高,以致得不到承認。推拿專業更受官方抵制,只能在民間流行。雖然如此,推拿簡便有效,在民間繼續有一定的發展,形成許多流派。如在一指禪推拿的基礎上,逐漸形成滾法推拿;在練功和武術的基礎上,發展了平推法推拿或稱為內功推拿。

當自己的按摩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疏經活絡 由於手法的機械能轉化為熱能,促使毛細血管擴張,增快血液與淋巴的循環。

(2)消腫止痛 由於病變部位血液與淋巴循環改善,加速水腫和病變產物的吸收,使腫脹攣縮消除。

(3)疏通氣血鬱滯 由於手法可解除軟組織的痙攣、粘連、嵌頓和錯位。

(4)捏脊、推拿腹部可促進胃腸蠕動的正常化,促進消化腺的分泌,有利於消化功能改善,故對腹部疼痛有幫助

(5)推拿有調整神經奮與與抑製作用,有利於改善失眠,降低血壓。

當自己的按摩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沒想到整體手技名稱在 1998年就已經有了  只是旭康的整體手技是調理 而不是療法

PHRASEOTHERKINDSOURCEEXPLAINEX

整體手技療法
 
醫療技術
中晚13(04/20/87)
 
 整體手技療法 是以正確的、安全 的、舒適的、柔性的調整技巧,讓人體的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恢復正常運作,並運用各種不同的押壓技巧,讓肌肉放鬆,……進而舒緩筋骨,使精神愉快,並能提 高人生而有之的,自然治療力,達到身體自我復健的效果。〔中晚13(04/20/87)〕


資料
來源   國語推行委員會  新詞語料彙編2
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M0001/newtsz2/yu1154.htm

當自己的按摩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